在这轻灵的春日,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户外徒步?那请查收小U为您准备的“上春山”健康提示吧。另外,本月需要您重点注意防范的疾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感染性腹泻、百日咳。
在参与户外徒步之前,需要对自己的体能进行科学的评估。如果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等潜在健康问题,应该谨慎参与户外徒步,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初次尝试时,建议从短距离、低强度的徒步开始,逐渐适应后再增加难度。
选择合适的徒步鞋、服装和背包、登山杖等装备。徒步鞋应具备防滑、减震和支撑功能;服装要满足保暖和干爽两大要素,能做到“热了就脱、冷了就穿、湿了就换”,能防风防雨。
准备足够的干净卫生的食品和水,徒步过程中随时补充能量和水分。吃小零食可以补充糖分、鼓舞士气。记得少量多次多喝水,不要只在感到渴了的时候才想起喝水。
防晒遮阳物品、蚊虫趋避剂、如经过丛林还需携带驱蛇药、急救包(创可贴、消毒液、抗过敏药、胃肠药等)、移动电源、雨具、垃圾袋等。
徒步前几天,可适当做一些强度比较低的运动,如慢跑;徒步前一天晚上,保持好充足的睡眠。在徒步的起点,做一做拉伸,可以有效活动身体,进入运动状态。
关注周围环境,注意地形、天气等因素的变化,以便及时调整行程和策略。了解并规避可能的安全风险,如陡峭的山路、湿滑的地面等。
切勿擅自冒险前往未开发、未开放的林场、保护区、峡谷、水库等危险区域,防止意外伤害。
在徒步过程中,不要单独行动或脱离队伍,尽量保持与他人的联系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帮助。
徒步后进行拉伸,使肌肉放松,能减少第二天的肌肉酸痛。好好休息,吃些蔬果肉类补充维生素与蛋白质。
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呈低水平流行,但近期病例报告、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小幅增加;我国本土病例中JN.1变异株已成为优势流行株,以轻型为主。
近期我区新冠病毒活动强度处于波动上升趋势,新冠病毒成为当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优势病原之一,本市正处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,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新冠等呼吸道疫情的发生。
做好个人防护。坚持“防疫三件套”:佩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、做好个人卫生。
牢记“防护五还要”:口罩还要戴、社交距离还要留、咳嗽喷嚏还要遮、双手还要经常洗、窗户还要尽量开。
进行自我症状监测。如果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干咳等症状,先用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,明确是否感染。
一旦感染,相对独立房间居住,最好使用独立卫生间,如共用卫生间,使用后立即消毒。做好健康监测,每天早晚各1次体温测量。要减少与其他人面对面接触,与家庭其他人分餐。使用过的纸巾、口罩、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,放进专用带盖垃圾桶。
必要时对症用药,服药时按药品说明书服用,不盲目使用抗生素。如果持续出现三天以上的发热并不降温,有气喘、呼吸困难、氧饱和度下降,同时基础病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重的,建议应及时就医,并且联系社区医生。
在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毒中,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,诺如病毒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会排出大量病毒,病毒可通过“粪-口”传播,也可通过“气溶胶”传播,接触少量病毒在短时间内就可发病。
近期我区病例报告、监测点医院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小幅增加;春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,在幼托儿童、学校等场所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。
防止“病从口入”:勤洗手。蔬果洗净,喝开水,吃熟食。砧板、刀具、餐具应生熟分开。
远离呕吐物:患者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时,无关人员应先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。
及时就医、注意隔离:患者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时,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。
污染环境需加强消毒:注意环境卫生,及时用含氯消毒剂对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、衣物等进行消毒。
学校落实晨检制度:学校做好晨检制度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,及时发现病例。
百日咳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。在潜伏期末即从呼吸道排菌,发病第1-3周尤其是第1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。百日咳主要经飞沫传播,以家庭内传播较多见。
我区百日咳病例数较往年也有明显的增多。全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超过往年同期。
原因有: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,诊断标准的改变,疾病流行水平周期性上升等。预计4月百日咳发病仍处于较高水平散发状态,应警惕聚集性事件的发生。
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:观察是否有阵发性、痉挛性咳嗽,持续咳嗽≥2周等;如发现上述症状,及时就诊。
建议百日咳病例周围6岁以下未完成4剂接种或3年内未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应尽快接种1剂次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