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开始有了热情的天气,也充满了故事。是毕业的故事,也是追梦开启的篇章。小U为考生及家长准备了“考前健康锦囊”,祝考生和毕业生梦想起航~
同时请广大居民朋友、各位“打工人”注意,本月需重点防范百日咳、手足口病,警惕登革热。请大家做好基础防御:防中暑、防蚊、注意饮食卫生,愉快过夏天。
营养均衡,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优质蛋白,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和辛辣食品,尽量不吃冷饮不喝冰水,减少胃肠道负担。
日常复习的安排可考虑与考试科目时间保持一致,尽量把最佳生物钟调整至与考试时段一致。
考前出现紧张情绪是正常而普遍的情况,考生和家长只要舒缓压力或紧张,不影响睡眠、学习和考试即可。
强化自信,多看多想自己的长处和潜力,对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,激发自信心。
优化情绪和积极暗示,以积极的心理看待问题,给自己打气,过往学习的每一分努力和付出都是在为中高考做准备;遇到难题,也不要忧心忡忡,要相信用自己熟悉的知识也能解决一些问题,以长补短。
及时关注天气预测,注意防暑或携带雨具,穿着舒适衣物,提前预留好充分的出行时间。
百日咳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以及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。
在潜伏期末即从呼吸道排菌,发病第1-3周尤其是第1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。百日咳主要经飞沫传播,以家庭内传播较多见。
百日咳疫情仍在较高位波动,学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有所增加,预计2024年6月百日咳发病仍处于较高水平散发状态,应警惕聚集性事件的发生。
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:观察是否有阵发性、痉挛性咳嗽,持续咳嗽≥2周等;如发现上述症状,及时就诊。
建议百日咳病例周围6岁以下未完成4剂接种或3年内未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应尽快接种1剂次。
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,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、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,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、奶瓶、餐饮具等物品传播。
5岁及以下儿童较易感染,儿童可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而多次发病。每年5-7月、9-12月为我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,也是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的高发季节。
根据历年疫情特征,预计6月疫情将稍有上升,聚集性事件数也会增多,学校、幼托机构是儿童聚集的地方,需警惕暴发疫情。
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,勤洗手,居室常通风,勤晒衣被,注意环境卫生。
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,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、曝晒或消毒。儿童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。
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有亲吻、拥抱等密切行为接触;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(主要是手心、脚心)和口腔有没有异常,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。
儿童出现发热、出疹等相关症状时,家长及时带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,并将相关情况告知学校/幼托机构老师。儿童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方可返校。
接种疫苗:6个月到5岁的孩子,都能接种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——EV71灭活疫苗。
加强通风、消毒。定期对玩具、水杯、毛巾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,定期对活动室、寝室、教室、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,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、消毒。
登革热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,流行季节一般为每年的5-11月,高峰期为7-9月。
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观察到登革热病例激增,目前东南亚、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受登革热影响严重;我国登革热疫情较往年整体呈现升高趋势。
随着旅游、商贸等国内外人员往来的逐渐增多,本区登革热疫情自境外、省外的输入风险将持续增加。同时6月气温上升,预计蚊虫密度将高于5月。在防范输入性病例的同时,也需警惕本地病例的发生。
家中安装纱门纱窗、使用蚊帐,使用蚊香、电子驱蚊器、电蚊拍或家用杀虫剂杀蚊驱蚊。
及时清理家中花盆、水缸、废弃罐子的积水,水桶或垃圾桶翻倒或盖上盖子,水培植物的水要定期更换,避免蚊虫孳生。
外出时,应穿长袖和长裤,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剂,同时避免在树阴、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。
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(如东南亚、美洲等)旅行的游客,增强防病意识,采取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、使用蚊虫趋避剂等防蚊措施,选择有纱窗和空调的居住场所,睡觉时使用蚊帐。
出现发热伴皮疹和/或关节酸痛等症状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相关旅行史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