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家渡社区老年人口居多,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高龄老人,对就医陪诊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;同时,随着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,不少老年人在数字化就医面前犯了难。
为了让患者得到妥善的医疗照顾,确保他们的就医安全,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3年推出健康管理新模式——陪诊服务,近日,该项目被评为2024年度静安区社区特色服务项目。
60岁的患者李军因脑梗后遗症,需要定期做康复治疗。由于出行要借助轮椅,每次老人前来就诊时,陪诊员王丽君都会帮助他挂号、排队、取号,还贴心地为他准备好温水。
在等待康复的过程中,王丽君会主动询问老人是否有不适,耐心地陪老人聊天,缓解他的焦虑。治疗结束后,王丽君还会为老人整理好衣物和随身携带的物品,送至医院门口。整个陪诊过程中,她的专业和细心让老人感到无比温暖,让他不再觉得看病是一件孤独和可怕的事情。
据门诊护士长郇煜介绍,陪诊团队由患者护理人员、导医和社区志愿者组成,服务对象为高龄老人、残疾人以及外地来沪等特殊人群,通过线上预约、线下陪诊相结合的形式,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全流程陪诊服务,帮助患者提高就诊效率,提升就诊体验。
陪诊过程中,陪诊员会协助病人使用各类检测仪器,告知检测结果,解读检验报告单,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;与医生清晰准确地交流患者的情况,减少沟通时间和成本;具有相应的应变能力,能够对就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,如病情变化、医疗设备故障、排队时间过长等,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。
提到这一暖心服务,患者张阿姨赞不绝口:“医院想得很周到,能够想到病人的需要,看到他们(陪诊员)就像看到自家小孩一样,我们感到特别亲切,在这里看病很安心。”
此外,陪诊员在协助挂号、候诊、检查、付费、取药、拿取报告等基础陪护上,还会陪同患者完成健康管理中心内的身体检测、健康咨询、家庭医生签约、视力检测等服务内容。
中心表示,陪诊服务的推出实现了为民服务能效升级,把患者的“烦心事”变成了“舒心事”,后续将不断优化服务质量,拓展服务内容,全面提升中心综合服务水平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